《第一财经日报》昨天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政府有关部门正就化肥储备进行讨论,目标是分两年建立总计1000万吨的化肥国家储备,其中今年为500万吨规模。
该内容将可能列入到还在修改过程中的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下称“石化规划”)细则,不过,1000万吨的国家化肥储备是否能最终敲定,还有待于最后的定夺。
在石化规划中,我国政府已明确指出了化肥储备将是一个重点,规划的一个方向便是,要完善化肥淡储制度(即化肥需求淡季收储)等,来提高农资保障能力。
本报记者了解到,政府对化肥储备的想法是,希望在2009年建立500万吨、2010年建立总量达1000万吨的化肥国家储备。
“尽管这次没有明确这一国家储备是否属淡储之中,但方向还是淡季储备。”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2005年1月12日,《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发布实施,它所确定的方式是以流通企业为主、兼顾大型化肥生产企业且淡储化肥经营盈亏由承储企业承担。
对于为何政府要研讨并完善化肥淡季储备这一问题,各方人士有着不同的见解。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国家储备是政府一直以来就在考虑的事情之一,目前趁规划出台之际推出,是为了保障化肥使用的安全性。“一些商业储备毕竟是从企业盈利的角度去思考的,上升到国家层面就不一样了。”
国金证券的一位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商业性淡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2007年的淡储目标是800万吨,2008年的目标是1200万吨,“但其实去年我国的淡储目标并没有完成。”其中原因是,由于化肥价格下跌,一些淡储流通企业会担心承担很大储备风险,生产企业也会因为亏损而限产,承储企业也未必会存储足够的货源。
他还说,另一层原因可能是化肥价格的改革。今年1月,化肥已经由“政府指导价”变为“市场调节价”,价格上将有极大的波动性,这样将让淡储企业有所忧虑。
湖北宜化(000422.SZ)的一位人士则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目前磷肥和氮肥的产能过剩,这有可能是将化肥纳入国家性储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化肥的产能过剩是一个问题,国家可能通过储备的方式来消化这批过剩产品,并在一定时期起到平抑价格的作用。如在化肥价格过高时,就拿出部分储备投到市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