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出口国,是否已经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霾?今年的行业形势如何?中长期又当如何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理事长罗海章。
低迷状态有所缓解
“2010年,随着全球农药市场的逐渐复苏,中国农药行业也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罗海章说,较之其他产业而言,农药行业较早从金融危机的冲击中走出来。2009年农药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依旧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全年生产农药226.2万吨,比上一年增长12.3%。
据罗海章分析,由于国家政策对农业扶持,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农药市场低迷状态有所缓解。今年1~5月生产农药109.5万吨,同比增长17.6%。1~5月出口农药26.5万吨,同比增长11.5%;出口金额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1%。这与去年出口量增价跌形成显明对比。农药进出口贸易顺差5.5亿美元,同比增长11.7%。预计2010年农药总产量将达230万~240万吨,主要品种可满足农业生产和出口需要,其生产、销售、效益及出口等都将在上年基础上保持健康发展。
未来集约绿色发展
罗海章分析了未来农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行业整合,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农药产业调整将淘汰很多没有环保措施的中小企业,加快农药行业兼并重组,提高农药行业集中度。到2015年,全国农药企业数量将减少30%,国内排名前20位的农药企业集团销售额达到总销售额的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
园区化布局。农药企业要逐步“出城入园”。通过退出城市,进入化工园区和农药园区,提高集中度,实现公用工程、环保设施的资源共享。“三废”排放量减少30%,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30%。
农药创制能力增强。到2015年,国内排名前10位的农药企业建立自己的创新体系,研发费用达到企业销售收入的3%。20个以上的大宗非专利产品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低毒、低用量农药将进一步推广使用,使农药的用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少数高毒高残留的品种将被取消。努力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加快对乳油制剂的削减工作,发展水基化制剂等新剂型以及配套
的新型加工助剂和非芳烃溶剂,开发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的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和微胶囊剂等新型制剂。
产品结构要调整
罗海章表示,农药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国家在法规、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的具体支持。
一是尽快出台农药产业政策和农药市场准入条件,规范农药行业发展。依靠产业政策法规,提高农药准入门槛,加强农药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优化生产力布局,合理设置企业退出机制,实现有序竞争,促使农药工业向综合优势集中的区域发展,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是修改完善农药出口管理办法。目前的登记证制度只能管理后期农药的使用,导致前期农药生产过程中管理缺位。需要建立涉及农药生产、使用全过程的农药出口管理办法,形成绿色农药出口通道。
三是在农药新产品创制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农药新品种的研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周期长等特点,需要国家在创新体系完善和新品种创制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是降低登记费用,减轻农药企业的负担。进一步降低农药登记试验费用,尤其是对多家企业生产、使用时间长、受农民欢迎的大宗非专利产品登记费用应大幅度降低,避免在毒性毒理、残留、药效等方面重复实验,从管理层面减轻企业负担。
五是对高毒农药采取分期分批禁限用的措施。对于那些目前还无法替代和有独特用途的高毒杀虫剂,如氧乐果、克百威、涕灭威、灭多威等品种可暂缓执行禁用限用,以满足农业生产用药需要,给企业留出3~5年开发新产品、产品结构调整的时间。保留出口,以备农业生产上出现暴发性的病虫害时应急使用。对高毒农药转产转型的企业,希望政府在财政税收、技术改造、替代品种登记、项目环评等方面予以支持。
六是分步骤实施削减乳油产品措施。对于技术成熟、又在全国范围内有环境友好型制剂登记和生产的品种,可不再发新增乳油制剂的批准证书;对试验证明可采用低挥发性或环保型溶剂生产乳油制剂的品种,要求企业更换溶剂取代“三苯”生产乳油制剂;对目前因技术原因只能生产乳油制剂的产品,建议继续办理相关生产批准手续;国家对企业进行环保型制剂(包括采用环保型溶剂生产)的技术改造项目予以适当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