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药残留和毒素与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毒豇豆”事件到北京市场检出部分茶叶存在农药残留,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前所未有。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国内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亟待健全,通过建立先进的农产品农药残留和生物毒素分析方法、开展食品生物毒素的去除研究以及完善农药暴露风险评价方法来保证食品安全,而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宋稳成博士介绍,限制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农业科技面临的重大挑战,但是由于中国在风险及法律体系、技术研究方法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致使健全农药残留标准成了保证中国食品安全所面临的最紧迫任务。现在中国的食品农药残留标准仅有807项,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有3338 项,欧盟14.5万项,美国1万多项,日本5万多项。
据了解,农药残留标准作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体,贯穿在安全监管的全过程,既是指导和规范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行为的自控准绳,又是政府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对此,作为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主席国,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2005年公布了国家标准,对食品中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了明确规定,2006年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7年出台了《农药管理规定》,2009年出台了《食品安全法》,今年又成立了第一届农药残留标准评审委员会,以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强行限定,保证食品安全。
中国农业大学潘灿平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 96.4%、99.5%和97.2%,与世界水平相近。事实上,中国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并不比欧美发达国家低,部分项目的限量值还严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如甲胺磷中国规定不得检出,而美国是不大于每公斤1毫克,欧盟是每公斤不大于0.1毫克。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比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发布的有关标准判定合格率,还要高出两个百分点左右。尽管如此,专家认为相关标准缺失仍是制约食品安全工作的关键。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叶纪明表示,健全我国农药残留标准刻不容缓,在今后3年内,中国农药残留标准将达到7000项左右。在9月初召开的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周普国指出,我国标准制定和转化工作开局良好,目前,已完成300项新制定标准的草案编制工作;转化700项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所需的 2300批次残留监测任务也正在开展。标准清理工作推进顺利,目前,355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在75种农产品中实际残留量的监测工作已全部完成,共生成5 万多个监测数据;28项检测方法标准正在全国18家科研单位开展重复性验证试验。